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也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节点。中国地震局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印发了《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在《意见》公开发布之际,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就《意见》的起草制定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何要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确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地震部门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等基本问题。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必须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当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扛起防震减灾的历史重任,把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实际行动,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及时间表。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军民融合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都不断加快,防震减灾工作必须更加主动地服务和积极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作为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灾害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安全的小康就不是全面小康,没有安全的发展就不是全面发展,没有安全的现代化就不是全面现代化。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地震人永恒的使命。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着力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包括地震安全需求在内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地震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问:《意见》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答:中国地震局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研究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对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做出了总体设计,针对思想认识、政治生态、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等领域研究出台了系列指导意见。其中,《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的意见》指明了根本方向,本《意见》明确了战略目标,《关于加快地震人才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地震科技创新的意见》形成了重要支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供了根本动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系统法治建设的意见》是重要保障,《关于构建地震系统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的实施意见》是根本保证。
这些指导意见都是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部门实际,提出的贯彻落实举措。各指导意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有重点又兼顾全面,既有目标又有行动,从思想认识、政治生态、科技人才、改革发展和法治建设等多个方面构梁架柱,共同形成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体系架构,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防震减灾事业的战略安排。
本《意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是政治性。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现代化相适应,是地震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地震局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局党组的政治站位、政治态度、政治担当。
第二是指导性。《意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着眼于构建现代化防震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和战略举措,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指南。
第三是统筹性。《意见》坚持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协调推进业务、服务、治理、科技、人才等各个方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协调发展,促进速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家省市县和各业务层级相统一,各个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相统一。
第四是科学性。《意见》坚持防震减灾的科技属性,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认知和把握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规律,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注重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推进,边实施、边评估、边完善。
问:如何把握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答:本《意见》提出了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目标要求,我们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需求出发,结合对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态势的预估,提出了2020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3个关键节点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到2020年,基本构建现代化的发展框架,地震灾害对受灾群众和经济社会的影响明显减轻,小康社会的地震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到203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的防震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地震灾害风险显著减轻,基本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防震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地震灾害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实现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
在《意见》编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4个原则,一是需求引领、与时俱进,从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的防震减灾需求出发,不断拓展现代化建设内涵,持续提升地震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通过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智慧化,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技、业务、服务、治理现代化。三是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第一资源。四是坚持开放合作、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合作,调动国内外资源形成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将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合,不断激发活力和动力。
问: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可概括为建设“四大体系”,开展“四大行动”。
其中,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四大体系”包括,着力构建开放合作、支撑引领、富有活力的现代化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地震科技创新布局,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地震科技整体实力;着力构建功能完善、集约高效、技术先进的现代化防震减灾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地震业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快业务体系转型升级,不断提高防震减灾业务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资源丰富、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现代化防震减灾服务体系,着眼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安全需求,推进地震科技和业务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服务平台、丰富服务产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进防震减灾服务社会化;着力构建法治完备、多元共治、精准施策的现代化防震减灾治理体系,强化防震减灾社会治理,规范地震系统运行管理,不断提升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为了支撑“四大体系”建设,提升事业现代化水平,我们计划开展“四大行动”,包括实施地震科技创新工程,紧紧围绕“透明地壳”“解剖地震”“韧性城乡”“智慧服务”等四大科学计划,聚焦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优化地震科技创新布局,统筹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应用研究,强化前瞻性研究,实现引领型、原创型成果重大突破;实施地震业务能力提升工程,以资源集约高效为重点,以实施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为抓手,加快业务体系升级转型,深化会商机制改革,推动预测预报业务精准化、监测预警业务自动化、业务流程科学化,建设标准化、集约化的地震监测预测预警业务平台;实施城乡地震安全工程,依托国家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项目,开展推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大城市和城市群等重点地区的地震构造基础探查、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农村抗震民居改造等工作,提升城乡抗震设防水平;实施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工程,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完善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实现常态化、便捷化公共服务。依靠科技进步,丰富服务产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全面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能力。
问:如何确保《意见》顺利贯彻落实?
答: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是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努力。首要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关键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要在以下方面为《意见》贯彻落实提供战略保障。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大力实施地震人才工程,重点实施“地震科技英才计划”和“地震队伍素质提升计划”。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地震人才科技体制机制,加大人才投入,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良好环境。
实施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形成科技、业务、服务、治理“四大体系”全面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强地震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东中西区域等协调配合,统筹城乡防震减灾工作,共同促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
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强与部委、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有效合作机制,打造开放合作的创新环境。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建立“一带一路”防震减灾合作框架,巩固与有关国家加强防震减灾领域的合作。
实施信息化战略。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要求,依托国家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资源,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集成。升级改造防震减灾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全国统一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处理和信息服务云平台,推进防震减灾各业务领域的“数据资源化、应用云端化,服务智能化”,消除防震减灾服务信息孤岛。
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防震减灾法治建设作为战略举措。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构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激发事业发展新活力。通过创新驱动和人才保障,不断打造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增添事业发展新动力。
问:当前推进落实《意见》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推进《意见》实施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保持速度和力度不减,目标和方向不偏,精力和注意力不转,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开创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新局面。当前,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要抓紧细化落实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具体任务,要做好规划纲要编制、评估体系设计、重大工程谋划等工作。坚持规划引领,以全面提升防震减灾能力为重点,以落实“十三五”防震减灾事业规划为抓手,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
要营造大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要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要组织做好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工作。依托部分现代化建设试点单位,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原则,引导资源配置,探索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机制。通过先行先试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及时推广。